前几天,在江苏上学的呼和浩特籍学生@今晚早早睡,因为想念家乡,撩拨了一下呼市的某自媒体,没想到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该自媒体送来的还带着家乡烟火气儿的文创产品“nia麦麦”。
这世界纷纷扰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代号。
代表呼和浩特的“nia麦麦”就代表了热气腾腾的暖意。
“00后”的“niao麦麦”设计师李欣怡说:“我去了很多省市旅游,发现大部分地方都有一个代表当地的IP形象,做成各种文创用品,但是我的家乡呼和浩特还没有。”
没有,那就必须要有。而且,这个IP还必须得“嬲”。
无关任何利益的诉求,只是想给这座城市立个“人设”。
于是“烧麦皮”是带拉绳的小型收纳包,“内馅小羊”是一只羊羔挂饰的毛绒玩具,“nia麦麦”横空出世。
李欣怡说的没错。呼和浩特太需要一个代表首府的IP具象形象了。
没有“nia麦麦”之前,游客会把呼和浩特误认为是新疆的首府,会认为烧麦是会做“裂开的包子”的地方……有了“niao麦麦”,人们至少在听说“呼和浩特”四个字的时候,会很自然地说——“哦,就是那个萌萌的毛绒烧麦皮啊。”
看,高端的认知就只需要最简单的认知。
由年纪最小的21岁,最大55岁的31名残疾人一针一线完成21道工序的经历。给“nia麦麦”赋予了一缕人文的温情;
销售地点在火遍全国的热梗“在青城驿站里吃烧麦”的青城驿站,“nia麦麦”就顺应流量,把这个味儿进行了1+1;
在售卖“nia麦麦”之前,还需要与店员进行一番点烧麦的对话:“巴盟雪花粉做的皮子,你就放心吃吧”“要蘸醋吃还是配辣椒油”“您的烧麦好了”。
这还不算完,每一位购买“麦麦”的顾客,还都能拿到一张印有制作者团队的卡片。
捋一捋这套流程:
首先,让在呼和浩特举办演唱会的各大明星吃的满嘴流油的烧麦华丽跨界,供给了游客明星同款。然后,由残疾人手工缝制,提供了游客的共情点。再然后,在“五星级公厕”售卖,满足了游客的打卡欲。最后进行一番成人版“过家家”对话,戳中游客的好奇心。
将明星、共情、打卡、好奇全部拉满,买“nia麦麦”就是经历了一场“剧本杀”。“nia麦麦”的火,是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具备了情怀和感恩的一次旅行体验。
“nia麦麦”的售价不菲,“nia麦麦”售价为49.9元。而有传言称,“nia麦麦”已经被炒到400块钱一套。买一个“nia麦麦”,按网友的说法是“400块钱吃到了一斤‘nia麦麦’”。有游客甚至愿意出双倍价格代购。
其实,内蒙古的文创一直在开发,在“nia麦麦”之前,却鲜少出圈。这是为啥?
其原因就在做文创的,就只做文创。生产的就负责生产,销售的就只卖货。文创初心热情似火,可是经过寄到工序小莫,到了游客手里,还有几分余温?
文创为啥“文”字打头?就是因为文创产品提供了物欲社会缺少的情绪价值,就是因为文创产品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体验感受,就是因为文创产品承载了那年那时的一段回忆。
另外“nia”在呼和浩特方言里是“人家”的意思,人家的城市,人家的烧麦,人家的“五星公厕”,这些你值得拥有。
“nia麦麦”没有流量,但自我创造了流量。“nia麦麦”拥有了流量,还借助青城驿站形成了“留量”。并且,“nia麦麦”给呼和浩特烧麦正了名,还让更多人知道了呼和浩特,并渴望到呼和浩特旅游。
nia都知道了,你还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