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年癸酉月乙丑日,第8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也是《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颁布后,内蒙古立足绿色生态优势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个丰收节。
稻穗弯腰,牧草摇曳,牛欢马叫,天地同贺。以“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的农民丰收节画卷,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上徐徐舒展。
以日为计是为耕,以年为计是为获,以75年的历程为计,是为内蒙古农牧业赓续“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精神的笃行实干!
新中国成立之初,内蒙古从粮食外调省区,发展成为全国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居全国第6位,为中国碗里装入了更多塞外粮;
新中国成立之初,内蒙古蔬菜产量仅44.9万吨,到如今蔬菜产量超过1000万吨,居民“菜篮子”供给不断丰富;
自2003年起,内蒙古牛奶产量连续21年稳居全国第一。2023年,内蒙古牛奶产量792.6万吨,是全国唯一一个突破700万吨的省份;
内蒙古羊绒产量8635.8吨,自1980年起连续44年稳居全国第一;内蒙古牛肉产量77.8万吨,羊肉产量108.8万吨,均为全国第一;
全国约1/5的羊肉、1/10的牛肉、1/5的牛奶、1/2的羊绒来自内蒙古,是名副其实的国家“肉库”“奶罐”“绒都”。
丰收节里话丰收,无限“丰”光在北疆。
这一场农民丰收节,是内蒙古千万农牧民的节日,更是内蒙古农牧业75年攻坚克难、75年高歌猛进的砥砺奋进的真实写照。
从“耕地靠牛、种地靠耧、收获靠人”的原始耕种,到2023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4%。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是内蒙古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底气;
从大部分农牧区照明靠煤油灯、羊油灯,饮水直接靠井水、河水,到农村牧区大部分已实现通电,近一半的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61.2%的村通达5G网络,67.1%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昭示的是内蒙古农村牧区现代化的底蕴;
农村牧区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00元增加至2023年的21221元,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从1980年的157元增加到2023年的18650元,农牧民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彰显了内蒙古农牧民幸福安康的底色……
内蒙古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由此,丰收节的秋天里有春风拂面。
2024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内蒙古主会场兴安盟扎赉特旗,文化展示活动精彩上演,多角度展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鄂尔多斯东胜区,特色产品展销、乡土特色美食品鉴、农民趣味运动会、政策宣传服务、新能源汽车和家电下乡等丰收节系列活动陆续开展……
乌海市海勃湾区文娱活动热闹非凡,“新农人”的时代风采尽情展现……
内蒙古全区各地以特色农畜产品展销会、电商平台助农直播、惠农惠牧政策宣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等多种方式,向外界传达着共享农牧业发展新成果,乡村振兴新成就的农牧民群众创造力和无限欣喜。
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中的时代精神,激发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加速奔跑的内蒙古在守望相助的历史传承中不负“模范自治区”的光荣称号,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