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内蒙古形象立起来·呼伦贝尔行动】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
2022
09/27
17:38
来源:内蒙古日报
分享
×

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马建荃摄

北疆8月,已是秋风乍起。

此时的呼伦贝尔,依旧在高涨的热情中奔放前行。

延续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成绩全区第一的气势,拓展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全区第三的态势,发挥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呼伦贝尔大地处处洋溢着一股干劲儿、一份闯劲儿、一种拼劲儿。

各行各业的成就也在这种干、闯、拼的过程中纷至沓来:

粮食增产16.2亿斤,为全区贡献46%的增量;

呼伦贝尔草原羊、草原短尾羊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畜禽新品种”;8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跻身“全国冰雪旅游十佳城市”,冬季旅游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筑梦冰雪、相伴冬奥”精品线路;

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居全区首位,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全部达标;

……

呼伦贝尔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答案其实很简单。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委、政府深入推进干部职工“转观念、强作风、优环境、重落实、树形象”学习实践,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在全市上下形成加压鼓劲、增比进位、苦干实干、狠抓落实的干事创业新局面。

走进呼伦贝尔,让我们感受,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呼伦贝尔!

  状态之一:戒空谈、重实干,把狠抓落实的氛围立起来

“前几天,我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全科医师注册时,没带单位聘书,只在手机里存有聘书原件照片,我以为这趟白跑了,结果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次性就把事情办好了。”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大杨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孙宝源感激不已。

据了解,呼伦贝尔市推出政务服务预约办理、延时服务、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跨省通办、出生一件事全程网办等一系列惠企利民措施,构建起从受理、审核、办结再到监督、评议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制度体系。“申请填表、上传资料”帮着办,“项目建设、并联审批”代您办,“不懂流程、不会操作”引导办,“保姆式”“医护式”“专班式”服务让办事流程更简化,市本级1135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受理率达94%,居全区前列。

从项目建设到完成国际、欧盟有机认证,仅用了3个月;从设备调试到正式投产,仅用了30天,呼伦贝尔伊利有机乳制品项目一期有机液态奶生产线,就是积极招商、快办手续、加快开工、强化服务的最好体现。

一个工作专班、一本项目台账、一次现场办公、一支督查力量,有力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见效;创新领导包联、现场办公,力戒空谈、重在实干,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22年7月11日,中组部公示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健康街道办事处位列其中。健康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凌燕兴奋不已,“这是对我们全体干部职工戒空谈重实干的最大肯定!”

全市基层干部为群众排查“小隐患”、调处“小纠纷”、提供“小服务”、解决“小困难”、净化“小环境”,让群众在“小服务”中体会“大温暖”。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路虽然还很长,但时间不等人,容不得半点懈怠。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入基层、进现场,广泛走访调研、督察指导,帮助基层把脉定向、解决问题,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呼伦贝尔市对标对表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重点任务,各级各部门主动认领,亲力亲为,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带出狠抓落实、快抓落实的良好风气,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状态之二:说了干、马上办,把干事创业的效率提起来

通车不久的海拉尔区建华路宽阔平坦,车辆川流不息。“建华路没打通之前,我们进市区需要绕行,又费时间又堵车!”海拉尔区金地花园小区居民王先生感慨不已,“‘断头路’打通后,不仅方便出行,还在小区门口建了口袋公园,生活品质瞬间上了档次。”

为了这条路,呼伦贝尔市委、政府今年多次组织现场办公,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一线督办,直面问题、多方推动,各部门闻令而动,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仅用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5年未完成的征拆任务。

“半年时间里,我市共新建、改造主次干道23条,打通‘断头路’15条,创造了城市道路建设新纪录,见证了干部作风转变的新风貌。”呼伦贝尔市住建局副局长周旭东介绍。今年,呼伦贝尔市正在对8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升级,惠及居民8431户,预计年内全部竣工。

干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干部干事创业的落脚点就是为人民服务。

海拉尔区开发区综合楼小区路面坑洼不平,居民李先生拨打了12345便民服务热线,没几天,小区路面便被修葺一新。“我对政府很满意!”李先生兴奋地竖起大拇指。

“一条热线听诉求”“一张单子管到底”,市民有什么问题,只需要一个电话。呼伦贝尔市12345便民服务热线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实现了政务服务热线一个平台、一号受理,全域响应、全时受理。

7月初,呼伦贝尔相继召开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暨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现场推进会,加快推进“呼伦贝尔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举措。

随后,中心城区的垃圾围城等“顽疾”和群众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沉疴”得以解决;校际互助互学共同体陆续建立;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全面提速,“菜篮子”“肉铺子”实现互补;城市管理、疫情防控等工作纳入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110、120等紧急热线与12345互联互通……绿色发展一体化、功能布局一体化、产城融合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共享共治一体化的中心城区,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全市党员干部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打破陈旧思想、改进落后方法,更新知识储备、拓宽发展视野,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一步接着一步干,呼伦贝尔大地处处充盈着清廉实干、狠抓落实、比学赶超的新风正气,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

  状态之三:勇担当、展形象,把党员干部的责任扛起来

为政之要,重在用人;事业发展,关键在人。

4年5本厚厚的笔记本,见证了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团结嘎查村民的脱贫故事,也谱写出85后驻村第一书记玲丽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的新时代青春之歌。

2017年10月,巴彦托海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玲丽被选派到团结嘎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她来到村里后,发现当地群众思想观念保守、产业形式单一,这给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难度。于是,她在大量入户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举办果蔬种植、畜牧业养殖、手工艺、特色产业等专项培训,鼓励人人具备“一技之长”,同时发展生态鸡、大鹅和生猪产业等庭院经济。2020年,团结嘎查实现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21万元,2021年,玲丽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由于业绩突出,玲丽被提拔为巴彦托海镇镇长。“我会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带领全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事业接续奋斗。”玲丽的语气中透着坚定。

为了既用“千里马”也用“老黄牛”,呼伦贝尔市把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作为选人用人硬杠杠,重用提拔在重点任务和重大攻坚中表现优秀的干部,真正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上来,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信心热情。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多名处科级干部采取“下”的措施,树起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倒逼干部奋发有为干事创业。

此外,呼伦贝尔市广大党员干部在戍边卫国、疫情防控、守护绿色等一线勇担当、展形象,切实把党员干部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一定要守好这片草原!”祖父生前的嘱托,成为“护边员”图门一家三代的家训;满洲里市公安局副局长梁邦生,多次奔赴防控第一线,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反诈宣传新措施;周桂波和丈夫晋颜龙,每天都要爬上海拔1100米的伊勒呼里山,守护着47.1万亩原始森林,22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在呼伦贝尔,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党员干部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展现着肯吃苦、敢担当、善作为的光辉形象。

放眼如今的呼伦贝尔,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硕果累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幸福美满……面对取得的各项优异成绩,以及全市上下激昂奋进的实干状态,呼伦贝尔市委书记高润喜的话掷地有声:“我们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知行合一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坚决推动‘五个大起底’行动落地见效,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长抓的韧劲,聚力转观念、抓发展、大招商、促转型、稳投资、强基础、提质效,推动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惟有方向正确才能行稳致远,惟有人民至上才能无往不胜,惟有勇争一流才能跨越赶超,惟有担当作为才能成就精彩。呼伦贝尔全市党员干部站在时代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科学识势、系统谋势、扎实蓄势、全面起势、合力成势,在新征程中干出一片新天地。

这就是呼伦贝尔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才是呼伦贝尔!

  记者手记:

前几天,海拉尔区世纪金城小区居民矫凤琴和周围的邻居委托社区干部,将一面绣有“打通建华路为民办实事”的锦旗送给海拉尔区委、政府,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建华路是横在我们心头多年的‘堵点’,如今路通了,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出行。为了表示感谢,大家商量来、商量去,觉得送一面锦旗最能代表心意!”矫凤琴激动地说。

这,仅仅是当地党委、政府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在呼伦贝尔,从施工现场到田间地头,从市政部门到旅游景点,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在这里,全市干部转作风、善作为、树形象,为百姓服务无止境,殚精竭虑只为民。有的人不厌其烦,手把手帮助群众办业务;有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世代守护在边防一线;有的人带病坚守岗位,埋头钻研创新育苗机械;有的人勇挑重担,带领农牧民致富奔小康……

呼伦贝尔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生活着汉族、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俄罗斯族等48个民族,为何这么多民族能够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为何图门一家三代人无怨无悔选择守护边境?来到呼伦贝尔,你一定能找到答案。(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孙一帆 薛来 马建荃 程英军 李卓 王鹏)

THE END
北方plus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的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北方plus;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info@northplus.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推荐